七一客户端微党课(1962)|提升乡村精神风貌是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的基础性任务
——解读《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系列微党课之四十三
本课对象: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
本课目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准确把握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的实践路径,从而以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纽带,既承载着赓续农耕文明、厚植文化根脉的历史使命,又发挥着凝聚乡土共识、激发内生动力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作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纲领性文件,明确要求“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并从“提升乡村精神风貌”“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增强乡村文化影响力”三个方面作出重要战略部署。新征程上,我们要从提升乡村精神风貌、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增强乡村文化影响力三个方面入手,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乡村文化“活起来”,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提升乡村精神风貌是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的基础性任务。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弘扬新风正气,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一方面,加强思想教育,铸牢乡村精神风貌之“魂”。科学理论具有强大的实践指导效能。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将理论成果转化为提升乡村精神风貌的具体行动。另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锚定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航向,以农民听得懂、愿意看的鲜活方式,系统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将主流价值融入乡村日常生活,推动思想走深走实。
另一方面,弘扬新风正气,厚植乡村精神风貌之“根”。弘扬新风正气,关乎乡村的未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要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完善村规民约,完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要注重文化赋能,通过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将家风家训、村史村情融入乡村文化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要借助数字化手段,拓宽乡风文明传播渠道,利用直播等方式弘扬新风正气,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乡村蔚然成风。
〔作者分别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博士研究生;更多党课见《党课参考》〕
责任编辑:周丹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