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互动>七一文学> 详细内容

向铁生专栏 | 初识金刚碑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 作者:向铁生 发布时间:2025-07-04 11:54:11 字体:

金刚碑,是地名。

到过北碚无数次,也经常去缙云山徒步,到北温泉泡澡,却与近在咫尺的金刚碑失之交臂,着实遗憾。

工作繁忙,难得闲日。上周末,天气好,朋友邀约去北碚,游金刚碑。我很诧异,只知道北碚有状元碑,没听说过金刚碑。于是被朋友笑话了,“你作为地道重庆人,居然不知道古镇金刚碑

人生经历有限,走过的地方应该也是。很多该路过、该经过、该经历、该到达的地方,有的却无缘路过或经历,有的只是到达而已,后面没有印记。但也有相见恨晚、刻骨铭心的时候,初识金刚经那刻,便是。

从重庆市渝中区上清寺街道出发,驾车30多公里,半小时抵达。下车第一眼看到景区出入口,陈旧简易,没有刻意打造。出入口边上有栋老房子,已改造成景区服务中心,楼上是民宿酒店。

入门后有两条路顺坡而下,一条是靠山简易公路,非工作车辆不能入内,另一条是顺沟坎的石梯小路,很有历史感,随处可见沧桑痕迹。但都可横穿金刚碑,直达嘉陵江边。

金刚碑古镇实乃“形胜之地”,建筑依山傍水,融合川渝民居风格,青瓦石墙错落有致。

天高云淡,古树林立,溪流细声,百鸟欢腾,游人如织,热闹不俗,各自尽欢。有人围炉煮茶,阳光下闭目养神;有人乐于摄录打卡,在各种摆拍中,浸润历史古韵;有人慢条斯理,每处景点都要驻足凝望,细细品味古今。这里,一砖一瓦,一沟一壑,一草一木,都能闻到历史和岁月的味道。

金刚碑此名何来?相传缙云山中有一块天然巨石,唐人在巨石上题刻“金刚”二字,因此这里得名“金刚碑”。又相传称因此地有一石深入嘉陵江中,所以人称“金刚碚”,后演变为“金刚碑”。清康熙年间,缙云山南坡小煤窑兴盛,这里因而形成商贸中心,商号、茶楼、客栈云集,远近闻名。

抗战时期,10多个国民党中央部级单位和30多个下属中央局处级单位驻扎金刚碑,几千名科学、文化、教育、经济领域大家汇聚于此。梁漱溟在此创办勉仁书院,老舍在此创作《四世同堂》,诸如此类。所以金刚碑既是文化名流的避难所,更是独特的抗战人文高地。

昨天是历史,明天是未来。有幸在承前启后的今天,在距北碚城区五公里的金刚碑,凝望新旧碰撞的独特风貌,踏寻泥墙青苔上的历史痕迹,见证巴渝变迁的活态标本,打卡大美重庆的隐藏宝藏,沐浴古树环抱的森林温泉,感悟缙云嘉陵的山水画卷,欣赏现代文旅的金刚之美。

上下行走,左右环顾,不知不觉汗流浃背,想找个地方休息片刻。书画院、火锅店、烧烤店、小吃店、奶茶店、娱乐店、洗脚店、茶楼等处排着长队,拥挤得很。偶遇北碚区图书馆阅读点,有室内室外,都很别致。书籍门类多,阅读免费,茶水咖啡不贵。我点了茶水,朋友喝咖啡。

在阳光下阅读,悠闲自得,很开心。朋友怕晒,躲在室内。我斜躺在室外椅子上,翻书补钙,两全其美。没看几页,眼皮就合上了,醒来已近黄昏。朋友说,平时难得有空,来都来了,咱俩将就吃点,然后去北温泉泡个澡解乏。

犹豫间,接到电话有事,急匆匆往回赶。留个念想,下次再来。

感谢金刚碑,一见如故。


责任编辑:龙宣辰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