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客户端微党课(1958)|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解读《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系列微党课之三十九
本课对象: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
本课目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准确把握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的重要意义,从而以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纽带,既承载着赓续农耕文明、厚植文化根脉的历史使命,又发挥着凝聚乡土共识、激发内生动力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作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纲领性文件,明确要求“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并从“提升乡村精神风貌”“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增强乡村文化影响力”三个方面作出重要战略部署。新征程上,我们加快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先就要准确理解其重要意义。
文化的影响既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又具有惊人的穿透力。乡村文化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持久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多次对繁荣乡村文化进行系统阐释、作出重要指示,为发展乡村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夯基固本的关键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所追求的不是单一、片面的精神文化生活供给,而是通过丰富文化产品、提升文化服务质量,推动形成多层次、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繁荣,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这不仅是对乡村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更是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文化根基、凝聚精神力量的关键举措。
〔作者分别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博士研究生;更多党课见《党课参考》〕
责任编辑:周丹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