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发科专栏|潼南萝卜赋
——贺潼南萝卜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
追其本,得天地之厚贶。重庆潼南嵌中亚热带丘陵之腹,紫色壤土如缎铺陈,涪江琼水似练萦绕。沿岸灰棕潮土与紫壤交错,PH值稳持其间,酸碱合度,恰若天工调鼎;土层膏腴深厚,有机质丰沛,宛然地脉储珍。更兼亚热带季风润泽,四季温润,霜期短而晴光柔,雨热同期,寒暑应候,宜耕宜耘,洵为萝卜生长之洞天。斯境也,春霖润物以抽芽,夏阳煦叶以繁茂,秋露滋根以蓄势,冬藏土脉以孕实,岁岁轮耕,生生不息,终成稀世之珍。
溯其源,肇历史之渊长。民国卅五(1946年),引种西洋良品;莳植桂林双坝,初辟萝卜名乡。逮至丙子之年(1996年),潼南入列渝州“菜篮子”。己卯岁(1999年),桂林双坝筑巴渝首座万亩无公害菜基。平畴连阡,绿浪接天;时蔬遍野,生机盎然。是岁全区植业扩至十万亩之畴,“西部菜都”气象初彰。庚辰年(2001年),潼南膺选华夏首批“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沐国策之惠,秉科技之先:土测无秽,水鉴澄明,气验清嘉。更立农规以范耕织,设品控以严筛查,从种至收,环环循矩;棵棵凝粹,品质精纯。壬午金商之月(2002年9月),终摘“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桂冠,为巴渝唯一获此殊荣者。癸未年(2003年),再获农业农村部“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示范基地达标县”之誉。甲申孟春(2004年初),复评“全国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县”,名震川渝,声播南北。尔其潼南萝卜,顺势而兴,蓬勃壮大。至若二〇二四,复种广袤,十二万余亩连阡接陌;产量丰隆,六十万余吨盈仓溢廪。产值破八亿之关,富甲一方,诚巴渝蔬业之翘楚也!
论其质,尤称天工妙造。表皮若琼脂敷雪,温润含光,滑若明镜,绝无纤瑕,恍如阆苑仙根,琢自玉京;肉质则晶润通透,似冰雕玉砌,致密而莹洁,指尖轻叩,声如击磬。衔之若吮春泉,清甘迸裂;嚼之如咀秋璐,脆嫩无渣滓。其味也,聚涪江晨露之清冽,凝琼岸夕照之丰腴,直教七窍生爽,三春忘机。烹饪之术,任由客便。烹煮则柔滑入味,可佐百膳。或腌渍为酢,或晾晒成杆,风味独具,远近争尝。
论营销,洵为富民鸿绩。凭凌绝顶之质,纵横华夏之疆——京华市井、东北沃野、滇云之南、蜀川之腹,无处不承其惠;更涉沧溟,贾于日韩俄邦,架中外贸易之津梁,兴一方黎庶之生计,仓廪实而乡闾富,古道热肠,莫不仰此嘉蔬。北抵幽燕,东至辽海,南达滇黔,西及蜀川,更越重洋,香飘九域,誉播八荒,诚潼南农耕之砥柱,岁稔之瑞章。
赞其誉,荣光炳耀青史。潼南萝卜壬辰岁(2012年),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以地脉为章,铭品质之玺;丁酉年(2017年),膺“全国名特优新”之衔,列渝州十大公用之选;乙巳孟夏(2025年),再捧国颁金册,廿载殊荣叠至,如星拱辰。斯皆天地厚赠之证,农者匠心之铭,非独菜蔬之誉,实乃巴渝农耕文明之徽帜也。
嗟乎!潼南萝卜者,植根涪琼膏壤,扬名寰宇瀛寰,上承神农播谷之魂,下启科技兴农之篇。其味也,是故园篱落之乡愁;其韵也,乃巴渝风土之菁华。愿得四时雨旸相助,八节耕耘不辍,续此传奇于青史,馈此甘芳于万代,郁郁乎与两江同远,赫赫乎共日月齐光!
责任编辑:胡梦元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