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松滋:构建“五步联动”模式 全面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能
湖北省松滋市立足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以基层党建片带建设为抓手,系统推进集体经济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全域统筹、精准施策、创新培育、打造样板、健全机制等关键举措,探索形成“全域突破、梯次推进、融合发展”的集体经济振兴路径。截至2024年底,松滋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9600万元,村均收入达37.78万元,百万级集体经济强村增加到17个,农村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全域统筹构建发展体系
松滋市实行“市委主导、乡镇主责、村级主体”三级推进机制,制定出台《松滋市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指导意见》及3个配套文件,编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指导镇村制定差异化发展方案,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操作指南”。建立“财政、金融、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市财政每年单列4000万元专项资金,预留全市10%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项目用地,统筹整合涉农信贷、人才技术等10类资源并定向投放,形成资金、土地和人才的全要素保障机制。
精准施策突破“消薄”瓶颈
松滋市针对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实施党委领航培育一批、强村带动发展一批、定点帮扶提升一批、整顿转化增效一批“四个一批”攻坚行动。建立17个乡镇党委书记领办项目库,组织村党支部书记赴浙江等地考察学习5批次,培育“乡村振兴先锋”30名;组织37对强弱村结对共建,举办集体经济提质“书记论坛”活动13期;安排20家市直单位对口联系帮扶,建立“竞争立项”机制扶持项目42个;对11个软弱涣散村实施“五步工作法”,提升整顿质效。2024年,松滋市共有22个薄弱村成功跨过20万元门槛,实现“后进变先进”的蜕变。
创新培育“中坚”发展模式
松滋市聚焦村级集体经济20万至50万元的中坚村,以“三种模式”实现集体经济“抱团发展”、特色产业“多点开花”。深化“支部联建”模式,选取地域相邻、产业相关的村级党组织组建跨村联合党委8个,推动36个村实行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统筹配置,形成强村带动型、产业聚合型等“党建联合体”。深化“跨村同建”模式,统筹配置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如洈水镇豹子岭村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联社,辐射带动8个周边村联合经营土地11000亩,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深化“村企共建”模式,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新链条,与21家龙头企业建立“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合作机制,累计带动2.3万户农户增收,相关村集体经济增收1200余万元。松滋市通过模式创新,全市83.9%的村集体收入超20万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4921家,形成“中流砥柱”式发展梯队。
打造融合发展示范样板
松滋市大力实施“三个融合”提升行动,引导村级集体经济超50万元以上的强村深耕农旅融合、产业融合和数字融合,打造融合发展示范样板。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建成洈水运动休闲、南海湿地康养、卸甲坪民俗文化3大旅游区,打造“樟木溪智慧农旅园”等示范项目,年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培育64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建成5条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带,43个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大力推进数字融合,建成富美农投农产品供应链平台,发展农村电商网点1200余个,2024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6.01亿元,同比增长20.9%。
健全成果共享长效机制
松滋市试点创新“4321”收益分配机制:40%用于再生产投入,30%用于民生工程,20%用于灾害保险,10%奖励经营主体。同时,实施村干部激励政策,推行“基础工资+绩效奖励+增收分成”薪酬制度,实行村干部晋级评定和任职年限认定,任职满5年的村干部每月增发工龄补贴100元,对集体经济连续三年增速超15%的村主职给予特殊奖励,2024年全市累计发放绩效奖励191万元。刘家场镇三望坡村建立“集体经济积分制”,将收益分配与村民参与度挂钩,实现户户有分红、人人享成果,村党组织书记个人年度奖励达1.2万元。通过实行利益再分配和兜底保障政策分红制度创新,松滋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步提升,群众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责任编辑:王伟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