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学习思考>七一客户端微党课> 详细内容

七一客户端微党课(193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解读《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系列微党课之十五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党课参考》 作者:龙文进 倪丽杰 发布时间:2025-06-08 12:57:51 字体:

本课对象: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

本课目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充分认识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意义、要处理好的四对关系以及实现路径,持续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稳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27年要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稳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目标,并将“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列为九项重点任务之一。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规划》精神,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规划》的出台,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坚强支撑。要以《规划》提出的“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及相关意见为指导,结合实际,在处理好主粮生产与非主粮生产等四对关系的基础上,从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方面持续发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力度,多措并举全面提升耕地质量。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排设施配套、田间道路建设等工程措施,逐步把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规范实施工程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确保建一块、成一块、稳一块。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创新管护模式,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设施持续发挥效益。探索建立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与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挂钩机制,将补贴标准与耕地质量、保护成效挂钩,建立完善监测评价体系,通过经济杠杆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确保补贴政策发挥实效。

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在农业生产环节,重点发展智能温室、组培工厂等现代设施和立体养殖等现代农业技术,推进设施种养业建设,提高农业集约化、标准化水平;在加工流通环节,着力完善产地烘干设施和冷链物流体系,构建覆盖主产区的烘干网络和冷链运输通道,有效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率,提升商品转化效率和附加值;在仓储物流环节,重点加强仓储物流设施建设,优化粮食物流通道布局,建立高效衔接的现代化粮食物流体系。通过以上三个层面协同推进,构建现代农业设施体系,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加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防控,建设完善农业气象监测站网,提高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建立健全重大农业灾害应急处置机制,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实施动植物保护工程,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建设防控体系,提高重大病虫害防控能力;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动物防疫体系,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设,升级防控设施设备,建立健全监测预警网络,提高重大疫病防控能力;强化技术支撑,加强防灾减灾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防灾减灾科技水平。

统筹推进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着力实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投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建设格局。创新建设机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作者分别系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农产品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更多党课见《党课参考》)

责任编辑:范维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