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文摘》、七一客户端报道】大河拐大弯
在四川若尔盖草原西南,黄河从甘肃一侧如飘带般缓缓飘来,轻抚一下草原边缘,又转身飘回青海,拐出了一个180度的大弯。在这个区域内,草柔风细,清澈的河水映照着蓝天白云,构成了天地间一幅恬美画卷。
这里就是“天下黄河第一弯”。
之后,黄河一路斗折蛇行,又拐出很多“U”形大弯和无数的小弯。
大河拐大弯,是自然现象。其拐弯的原因有多种:地形起伏、土质不均匀、遇障碍物、地球引力、自转离心力、水流流淌对河岸的侵蚀……这些因素都会让河水优雅转身,留下一条条优美曲线。
弯路,是河流的一种常态,也是整个自然界的一种常态。
人生也是如此,从来没有一览无余的笔直人生。
鲁迅,这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最初的梦想并非文学,而是行医救人。在日本仙台学医的经历,使鲁迅认识到救治国民精神的迫切性,于是决定以笔为刀,文学救国。这个“拐大弯”,促成了一代文豪的诞生。
人生精彩处,常在“拐大弯”。当然,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极少有大起大落的刺激和转折;但是,无一例外地谁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始终僵持一个思路,极有可能走进死胡同。如能及时调整,用“拐大弯”的方法绕过障碍,可能会找到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事物,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面对时时变化的事物,就应该持守一种“拐大弯”思维:事前多角度思考,提供多种可能性的解决方案;过程中及时调整计划,灵活应对,多做尝试,在变化中迎来更多的机遇。
央视主持人采访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问起百岁老人长寿的秘诀时,周先生说:“凡事要想得开,要往前看。”
主持人再问:“要是我想不开呢?”
周先生哈哈一笑,说:“拐个弯不就想开了嘛。”
人生路处处有拐弯儿,人生贵在“拐大弯”。“拐大弯”,是避开障碍,突破拘囿;是迂回行动,巧妙蓄势;是大开大合,开拓前行。“拐大弯”,也是一种以不断行走来扩大视野、提高涵容力;是用挫折、碰壁来校正航程、梳理修养。弯出去的目的,是再拐回来,更好地走向远方。
对于一条河而言,“拐大弯”会拐出不一样的风景;对于一个人而言,“拐大弯”会拐出绝处逢生、拐出柳暗花明。
责任编辑:熊冬梅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当代党员杂志社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