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文学|一路春风野菜香
“山村富贵无人享,一路春风野菜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宿南岭驿二首》里的诗句。描写的是春到人间,草木吐芳,漫山遍野的野菜,成了春日里最质朴的馈赠,一路乡村行走的路上,到处是野菜的清香悠悠飘散,撩拨着味蕾。
我也曾有过和诗人一样的经历。前几日去探访好友诸葛保满,就亲身体验了春日野菜繁茂的场景。保满家住在山坳里面,山路蜿蜒,须步行才可达。进了山,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嫩绿可人的马兰头。它们一丛丛、一簇簇,低调地隐匿在田埂、路边。叶片细长,边缘带着浅浅的锯齿,像是大自然精心裁剪而成。轻轻掐下顶端最鲜嫩的部分,指尖瞬间染上一抹清新。如果带回家洗净,焯水后切末,与香干丁一起,佐以麻油、细盐、少许白糖凉拌。入口,马兰头独特的清香率先在舌尖散开,带着微微的苦涩,转瞬又化为回甘,那是春寒料峭中生命的倔强与坚韧,混合着香干的醇厚豆香,一口下去,满嘴都是春天蓬勃的气息。
蒲公英也不甘示弱,摇曳着金黄的小花,宣告着自己的存在。别以为它只有药用价值,嫩苗时期的蒲公英,也是餐桌上的佳肴。叶片狭长,略带绒毛,采撷时需小心呵护。简单清洗后,用来清炒,无须过多调料,大火爆炒出锅,自有一股独特的风味。入口微微酸涩,却如同春日里的一场小雨,带着清爽与舒畅,让人不禁想起儿时在田间追逐嬉戏的无忧时光,那酸涩里藏着的,是童真的纯粹与美好。
山回路转,一条小溪水流轻缓,像一条灵动的小蛇呈现在眼前。溪边的水芹菜,仗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长得郁郁葱葱。它们身姿纤细,茎干中空,叶片如羽毛般轻盈。俯身采下一把,那股辛香之气扑面而来。水芹菜最宜炒肉丝,鲜嫩的芹菜与肉丝在锅中碰撞,肉丝吸收了芹菜的香气,变得更加诱人,芹菜则裹上了肉香,愈发可口。一口下去,辛香与荤腥完美融合,仿佛将整个春天的活力与热情都吞入腹中,驱走了一冬的慵懒。
山坡上,野葱也探出了脑袋。细长的叶片,葱白部分晶莹剔透,挖上一小把,带回家切碎,做个野葱鸡蛋饼。鸡蛋的嫩滑、野葱的辛辣,在滚烫的油锅中交织,瞬间香气四溢。咬上一口,软糯与鲜香在齿间爆开,那是大山深处的味道,带着泥土的质朴与春日暖阳的温柔,仿佛将整个山坡的春光都卷进了这小小的饼中。
还有那遍布草丛的马齿苋,肥厚多汁的叶片,如同翡翠雕琢而成。它的吃法多样,凉拌、煮汤、做馅皆可。经开水焯烫后,马齿苋变得更加软糯,凉拌时加上蒜蓉、香醋,酸辣开胃,每一口都能感受到春日的蓬勃生机在舌尖跳跃。山间荠菜不多,偶尔看到几点,倒是我老家的田里,荠菜是不折不扣的主角。儿时,每逢这时节,总会跟着长辈去田间挖荠菜。田埂上,野地里,到处都是荠菜的踪迹。它们叶片细碎,嫩绿中带着锯齿,俯下身去,轻轻一拔,带着泥土芬芳的荠菜便到手了。不一会儿,篮子就装满了这春日的惊喜。翡翠般的叶片愈发鲜亮,清苦里裹着丝丝回甘,恰似此刻春雨的滋味。
漫步在春风中,采撷着这些野菜,感受着春风的轻抚,仿佛时光都慢了下来。
午餐,朋友竟然真的做了一桌子野菜鲜蔬,鲜艳欲滴,满屋清香。让我惊喜的是,他还用荠菜做了一个荠菜呱嗒。呱嗒这种食物,满含乡土气息,是我的故乡一道独特的食物。把荠菜细细切碎,混入鸡蛋、面粉,加水搅拌成面糊,再撒上些许盐、葱花调味。热锅烧油,舀一勺面糊倒入锅中,摊平,小火慢烙。随着“滋滋”声响,面饼逐渐金黄,荠菜的香气弥漫开来,咬上一口,内里软糯,荠菜的馥郁在舌尖绽放,堪称一鲜,让我好生难忘。呱嗒,在这些乡土小吃里,有着独特的身份和地位。能吃到呱嗒,大多也是因为干农活表现积极而获得。没想到在这春日,竟然吃到了故乡的味道。
我开始羡慕起朋友的生活来,春风习习,温暖而纯正,听鸟鸣声声,溪水淙淙,满目花开,一屋大好春光,再将野菜的清香融入生活,真是不错的田园生活,真是不错的诗与远方。
作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许幼飞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