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看重庆|青春献西部 共筑新辉煌
在位于重庆市高新区的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里,27岁的王云正全神贯注地调试着数据加密算法。他来自山西省太原市,是香港科技大学硕士,2024年毕业后,果断放弃了沿海城市的高薪职位,选择来到重庆追逐自己的梦想。他的这一选择,正是当下众多青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西部建设的生动写照。
重庆把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战略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精心打造了“渝才荟”数字化服务平台。该平台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人才认定、服务办理、供需匹配和工作管理的全流程智能化。2024年,长安汽车实施“北斗天枢计划”,急需软件架构师,贺剑通过这个平台成功入职,担任信息安全治理副总工程师。他激动地说:“这里不仅有适合我专业发展的项目,还能让我享受到住房补贴和子女入学等一系列福利和便利,让我没有后顾之忧。”
高新区的人才政策成效显著。数据显示,这里已引育“金凤凰”人才500余名,集聚新重庆人才1100余名,人才资源总量年均增长15%。而且,为了吸引更多青年人才,重庆还推出了一系列安居保障措施,首次来渝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可以免费入住青年人才驿站,在渝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申请公租房或保障性租赁住房。这些举措让青年人才在重庆能够安心工作、放心生活。
在距离重庆主城400公里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冯晓鹏已经连续工作了14个小时。从2010年大学毕业来到这里,他已经主刀完成了近2000台介入手术。他回忆起刚到医院时的情景:“当时做一台开颅手术要五六个小时,切口长达20厘米。”为了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他不断学习和钻研,现在手术时间缩短到两三个小时,切口也只有五六厘米。他说:“我选择留在秀山,就是想让这里的村民看病少翻几座山。”
在重庆市长寿区龙河镇保合村,“95后”郑义宝正忙着组织村民进行柑橘种植技术培训。2023年7月,他从红河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后,就来到这里投身乡村振兴服务工作。2024年,长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启动“乡村合伙人”就业创业服务计划试点项目,他在保合村搭建起了首个“家门口”就业创业服务站。如今,这个服务站已经带动村民1000余人实现就业,还引入了近百名青年到村里发展。郑义宝说:“在这里,我不仅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还能为乡村发展作出贡献,我觉得很有意义。”
“我们要把重庆打造成青年西部就业创业的首选之城。”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谢礼国表示,2025年,全市将深入实施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打好见习、培训、就业、创业“组合拳”,吸引40万名青年留渝来渝。
重庆的发展离不开青年人才的贡献,青年人才的成长也离不开重庆这片热土。在重庆,像王云、贺剑、冯晓鹏、郑义宝这样的青年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西部大地上书写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他们与重庆这座城市相互成就、共同成长,正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奋勇向前。
责任编辑:罗欣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