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要闻>七一视角> 详细内容

“党建红”赋能“生态绿”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 作者:王婉玲 发布时间:2025-03-11 08:42:29 字体:

 

2月5日,春雨淅沥,蜿蜒的泥泞乡路伸展至山丘深处。一旁,幺磨嘴水库的水面随着雨滴落下泛起涟漪,天空不时掠过几只飞鸟。踏上这片土地,空气清新、鸟鸣清脆,一幅山水画卷跃然眼前。

这里,是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再往西北方向走,便是四川省遂宁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来,“遂潼一体化”便成为重庆潼南与四川遂宁携手发展的目标。特别是在生态保护方面,两地双向奔赴,同题共答。

“扩绿、兴绿、护绿,以‘党建红’赋能‘生态绿’,协同服务川渝‘遂潼一体化’林长制创新示范区建设,共建护林增绿战斗堡垒。”潼南区林业局创森办负责人赵茂涛说。

紧扣美好愿景,两地合作渐入佳期。

扩绿

——植绿护航绿水青山

春寒料峭,双江镇木井村黄泥坡仍披满绿色,岩柏树屹立在山头,树叶在风中“沙沙”舞动。

目之所及的绿色,让人很难联想到此前木井村生态环境的荒芜模样。

“以前这片区域,我们称为‘满沟红’。”木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社区)级林长蒋学林走到黄泥坡上,抬手指向不远处的幺磨嘴水库。原来,从前的木井村,山上光秃秃的,满山只见砖红色的土壤。下雨时,因水土流失,幺磨嘴水库的部分水域会被“染”红。

如何改善?在全区的一项扩绿工作中,“满沟红”迎来了转机——潼南区林业局和区委直属机关工委共同组织开展“万名机关党员植绿护绿,助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活动,号召各镇街和机关单位,因地制宜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各区域的林长作为区域牵头人,负责选苗、种植等事务。

扩绿并非一蹴而就。为确保“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区林业局提供技术指导,派出人员调查研究木井村周边区域的土壤。最后,专家与村里商定,种植更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岩柏树。

2024年3月,8000多株、高30余厘米的岩柏树苗在木井村黄泥坡、人熊坡落了根。但几个月后,连晴高温,树苗遭遇了严峻考验。

“当月的主题党日活动,我们前往黄泥坡查看岩柏树情况,萌生了修建蓄水池的想法。”蒋学林说,但那个时候,林区没有道路,建材运输很不方便。

此后,通路的想法在蒋学林心里生根发芽。彼时,区林业局也正有此意。随后,潼南区在林区修建防火道路的工作相继铺开。

目前,该区已在双江镇等14个镇街重点林区,修建了约67公里的防火道路。

路修好了,修建蓄水池也被提上日程。“有了蓄水池,再不用担心树木的水源问题,恶劣天气下植被的存活率也能大幅增加。”蒋学林说。

如今,蒋学林正紧锣密鼓地为即将到来的植树日筹备所需的岩柏树苗,而去年种植的岩柏树苗大部分已“窜”高到70多厘米。“今后,我们打算联合潼南、遂宁接壤地区的党组织,在幺磨嘴水库沿线区域植树,让水库‘满沟红’现象彻底成为过去。”蒋学林说。

兴绿

——拓展路径以绿生金

“今年花椒的存活率增加不少。”双江镇金龙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村(社区)级林长刘小刚站在花椒标准化示范基地后的山坡上,眺望着下方的花椒林。一棵棵花椒树郁郁葱葱、长势旺盛。

这是刘小刚常来的地方。在这里,他目睹了花椒树的移栽、生长、开花、结果,眼前的800亩花椒树,就像他的孩子一样,让他心心念念。

自2020年种下花椒苗以来,刘小刚就常常带领党员和群众在地里除草、施肥、剪枝。为种好花椒,刘小刚还主动向农业专家请教,带领社区“两委”班子外出学习,把自己“逼”成了花椒种植专家。

“但种植花椒所需的水,曾经却困扰了我们很久。”刘小刚说。

2022年夏季,持续高温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生长。彼时,刘小刚已无暇思考来年花椒是否会减产,他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花椒树干死。

“那时用于浇灌的水只能依靠车辆运输,管护人员要提着水桶,一点一点地浇灌,效率低,成本还高。”在此情况下,刘小刚每天早上5点就和社区干部一起,到基地查看花椒长势,为花椒树施肥、浇水。

“那年干旱,潼南区约有50%的花椒树受到影响,或枯死,或不再生长。”潼南区花椒产业发展站负责人石润称。

花椒树,不仅仅是潼南生态的一部分,更是当地重要的集体产业。兴绿,正是要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如何让花椒树不再受“缺水”困扰,提高在恶劣天气下的存活率?

2023年6月起,区林业局对花椒标准化示范基地进行技术和管理升级,新安装“水肥一体化”配套设施和视频监控系统,对基地进行标准化管控。

“‘水肥一体化’设备安装后,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基地技术管理人员肖作廷表示,原先浇灌不易控制频率,次数多了花椒树容易得锈病,次数少了又容易枯死,且800亩花椒树的浇灌、施肥工作,需要10名工作人员耗费10余天才能完成,如今仅需5名工作人员花2至3天便可完成,节省了不少时间和人工成本。

“‘水肥一体化’的推广应用,让潼南区种植的花椒树存活率超过90%。”谈及此,石润眼里闪烁着光。

护绿

——管护巩固绿化成效

无论是植树扩绿,抑或产业兴绿,最终都要固化效益,坚持护林与造林并重。而这一点,双江镇老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社区)级林长许锋深有体会。

“以前在春节或清明节前后,会有不少村民野外祭扫,这也成为荒火的高发时段,且火情难以在短时间内被发现。”许锋回忆道。

2023年6月,“川渝‘遂潼一体化’林长制创新示范区”被纳入首批市级林长制创新试点示范建设,潼南区与遂宁市设立遂潼林长联合办公室,成立遂潼毗邻地区联合林长临时党委,构建起以临时党委为支撑,以示范区毗邻乡镇、村(社区)两级林长为依托的党建联建体系,潼南区的各级林长、护林员在进行巡查的同时,还会联合遂宁市进行巡查。同时,区林业局还建立了“十户联防”机制,将分散居住的村民按照就近原则归拢成联防小组,并从中选出一名组长,和林长、护林员一同开展生态保护工作。

“我们每天都会在山上巡查几趟。”已担任老关村网格护林员3年的张光碧,每天都会在护林范围内转悠,检查生态安全情况。她和遂宁市安居区磨溪镇丁坪村的网格护林员陈思平,每周还会交叉巡查,确保无误。

自“川渝‘遂潼一体化’林长制创新示范区”建设以来,党组织层层压实护林职责,两地毗邻地区实现森林火灾“零发生”。此外,为更进一步推动两地扩绿、兴绿、护绿,遂潼双方还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开展交流座谈、实地观摩、应急演练等活动,相互借鉴先进工作理念、经验做法,共筑护林增绿安全屏障。

 

责任编辑:王婉玲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