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2025新春走基层> 详细内容

新春走基层|一座古镇一页画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 作者:别致 发布时间:2025-02-11 08:24:47 字体:


2月9日清晨,嘉陵江水静静流淌,依山而卧的金刚碑古镇渐渐苏醒,溪谷间薄雾未消,隐约传来的船声让这座百年古镇更加如梦似幻。

前夜的春雨润湿了层层叠叠的青石板路,也润湿了一位画者的笔尖,画布上的绿叶油润透亮。

“这么早就来画画了呀?”

“这个时间的金刚碑更有感觉。”

画者是西南大学美术学院一名姓陈的学子,一大早就提着小马扎坐在一棵古树边写生。虽然是外地人,但热爱户外写生的他,早已对北碚各处旖旎风光了然于心,金刚碑就是他心中的白月光。

错落有致的民居、往来二三的游人、四季常青的树林……画布上的景色是写实的,却又被深浅不一的颜料染上了岁月的韵味。

十几年前,当我们从位于缙云山麓的金刚碑上山时,也曾偶逢几名美术生在这里作画,彼时的金刚碑几乎被掩在无边的绿里,原生态的民房已少有人居,瓦檐倾斜,我不知这是百年古镇,只知道这里清幽得像一处遗忘之地。

时光飞逝,金刚碑已经换了新颜,一笔一画中,人迹罕至的小山坡上,如今满是年味,满是人气。

中午,阳光洒落在青石板砖上,游客已经多了起来。

金刚碑里,人们可以逛老旧民居建筑,感受石墙、瓦屋里的历史痕迹;从古镇下行可以直接走到嘉陵江边,在浅滩上戏水赏景;古镇北面是一条栈道,左侧树木丛生、右侧是江水滔滔,风景宜人。

“这里既有古村落,又有‘原始森林’,原汁原味的,特别好。”游客蒋女士对眼前美景赞不绝口。

这些老房子是如何得到新生的?

"以前这里可没这么热闹。"在古镇经营茶馆的李大爷感慨。他从小在金刚碑长大,见证了古镇的繁华、落寞与重生。

李大爷说,听老一辈说,这里曾是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商贾云集,热闹非凡。但随着时代发展,古镇逐渐衰落,房屋年久失修,居民陆续搬离。

沉寂,一直持续到2018年。这一年,北碚区政府启动金刚碑古镇保护修缮工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镇进行整体改造。

“在改造中,我们坚持保留原有的文化韵味,挖掘文化的内涵。”北碚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原始建筑风貌的恢复中,桷子、檀子都是用的当地旧物件,保留下原生的生活气息。

最动人的变化藏在烟火里:张家大嫂的醪糟铺变成网红店,仍坚持用祖传陶缸发酵;渡口茶馆第三代传人老周,边直播茶艺边教年轻人打“金钱板”。

年复一年,金刚碑越来越好。有序的停车管理、天然的温泉民宿以及年轻人喜爱的茶室、书店、文创店,青砖黛瓦间既有百年沧桑历史,更有现代生活的便利与舒适。

古镇里游玩的,除了外地游客,操着乡音的本地游客更不在少数,对于北碚本地人来说,金刚碑绝不仅是一座翻新的景点,更沉淀了无数人的记忆。悠然假日、闲暇午后,大家都会选择带上亲人、爱宠,来这里逛上一圈。

站在金刚碑古镇下,看游轮犁开江面月色,嗅着春联的墨香与咖啡的醇厚彼此交融,听晚风送来缙云山的松涛,一幅静谧祥和的水墨画展现眼前。这座承载着乡愁记忆、交融了古韵新风的古镇,正像它身旁的嘉陵江一样,在传统的河床里奔涌出新的浪花。

金刚碑的故事,是重庆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正在山水之间续写更美的篇章。

责任编辑:别致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