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时评|致新年:“三化”促“三力”,文化开新局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步履不停、脚步不辍,多次到博物馆、纪念馆、古街巷考察调研。在一次次考察调研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道路越走越宽、越行越广,为新时代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方向。新的一年,我们要紧跟总书记脚步,在发展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好革命文化、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将这“三化”深度融合,转变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不竭创造力、蓬勃生命力和强大源动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局面。
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势头”,发展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文化发展“创造力”,铸就“文化泰山”。“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化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支撑。广大党员干部要创造好、发展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紧跟党中央的步伐,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教育人民,做理论学习的忠实“践行者”;用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信心、坚定信念,做中国精神的坚定“弘扬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引领风尚,做优秀文化的模范“传播者”。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务实的作风、更创新的举措,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繁荣发展。
以“咬定卿卿不放松”的“劲头”,弘扬好革命文化,涵养文化发展的“生命力”,点亮“文化灯塔”。“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革命文化凝聚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追求、精神品格、精神力量,它汇聚了红岩的坚贞、红船的启航、井冈山的星火、长征的坚韧、延安的灯塔、“两弹一星”的辉煌、西柏坡的抉择等不朽精神,是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宝贵智库”。我们要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革命勇气闯关夺隘,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革命定力笃信实干,甘当党革命事业上的“砥中石”,争做党革命征途中的“螺丝钉”,以革命文化塑魂铸魄、强能砺身,从中汲取生生不息的奋进力量,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派头”,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活文化发展的“源动力”,打造“文化绿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泱泱古国,文化浩瀚,其中蕴含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水能载舟、水能覆舟”的治国理念;“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准则;“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更有意境深远的诗画艺术、韵味悠长的戏曲艺术.....它们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文化根脉,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强大“引擎力”。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路径,让传统文化“焕新生”“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古老文化之光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区新妙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周莉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