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客户端微党课(1784)|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
本课对象: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
本课目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快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强担当、更实举措加快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用心用力画好区域协调发展的“同心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持续实施,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布局框架初步形成,区域发展相对差距逐步缩小,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崭新局面。各地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促进区域间融合互动和融通互补,不断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要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举措。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明确区域发展定位,发挥比较优势。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明确各地区的发展定位和产业方向,推动区域经济特色化发展。比如,东部地区应继续发挥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等方面的优势;中西部地区应重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资源深加工产业;东北地区应加快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转型升级。二是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形成规模效应。要鼓励各地区依托自身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要继续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强区域间联动发展,促进经济要素流动。要加强区域间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间的联动发展水平。要持续推动跨区域产业协作和转移工作,促进区域间经济要素快速流动。要积极推广“飞地”产业园区模式,加强区域间联动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更多党课见《党课参考》)
责任编辑:周丹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