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收官年 力争“开门红”
——学习贯彻重庆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综述
长河又一岁,烟火再新程。
2024年12月23日,重庆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亮眼的经济数据,在不断响起的掌声中,释放出重庆以经济社会发展新业绩为全国大局作出新贡献的信心和决心。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再接再厉,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扎实推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重庆各区县各部门斗志昂扬,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锚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干字当头、真抓实干,努力实现2025年“开门红”。
稳进增效 为发展蓄势赋能
在前进的征途中,“稳”字当头,不仅是全社会的共同心声,更是发展的前提条件。
2024年1—11月,重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其中汽车产业更是借助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全面开花,助力重庆重返中国“汽车第一城”。
2025年重庆要预期稳定、需求稳增、企业稳健、就业稳固,就要抓牢制造业这个“定盘星”,擦亮“重庆造”汽车这一“金字招牌”。
“重庆将巩固提升优势主导产业,着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优化‘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产业生成路径。”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志杰表示,接下来市经信委还将以“人工智能+制造”为引领,开展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绿色化”行动,大力发展软件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坚持需求牵引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以四大科创高地建设引领产业创新;强化“四链”融合、“四侧”协同,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持续做大做强做优“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发展,推动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工业投资增长10%。
作为重庆制造业发展主阵地,两江新区下一步如何发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动力源?“两江新区将紧盯做大做强制造业,不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增强现代制造业集群产业能级。”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许宏球表示,两江新区将聚焦持续壮大主导产业,加速构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生态,助力重庆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落实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起承转合”行动,加速推动电子产业转型升级;落实“满天星”“启明星”“北斗星”计划,加快引进龙头企业,培育行业“隐形冠军”。
改革创新 激发内生动力
“月租1100元,出门就是地铁站,单间配套,拎包入住。太划算了!”
2024年10月,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片区的佳寓华城保障性住房一投入使用,便受到热捧。在此前,它只是一栋多年无人问津的未售出商品房,受益于“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政策,国企重庆嘉寓房屋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将其收购改建,连同另外104套房源一起投放市场,投运不到两个月,出租率就超过了70%。
嘉寓公司副总经理黄帮权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国有资产盘活力度,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2024年投运1000套房源的基础上,力争在2025年上半年累计投运数量超过4000套。”
“2024年,市国资系统以‘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为引领,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曾菁华表示,接下来,全市国资系统将锚定目标、火力全开、争先进位,全面完成市属国企瘦身健体任务,全面完成市属重点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全面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升国企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加强国资数字化、穿透式监管,加快打造国企改革标志性成果,真正堪当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主力军。
回望2024年,从加快推进“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到全面推进数字重庆基本能力建设,再到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深入推进科技金融改革,层出不穷的重庆改革亮点经验做法获国家层面肯定653次,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创新突破。
向改革要动力,以创新增活力。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高健表示,下一步,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将紧紧围绕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六届五次、六次全会工作部署,打表推进各项任务。全力以赴推动国家战略落实落地,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推进国家支持重庆“两重清单”落地落实,全力以赴巩固经济向上向好态势,研究制定市级一揽子政策包及现代化基础设施发展、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等促进经济向上向好系列政策文件,打好“十四五”规划实施收官战;全力以赴推动打造重点领域改革标志性成果,加快推进空天信息等产业起步成势。
除险固安 确保本质安全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除险固安,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健全完善风险闭环管控机制,为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环境’的要求,目标明确、路径清晰,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纲领。”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宋平表示,2024年以来,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坚持“1366”应急管理体系总体思路,紧盯安全生产,狠抓固本强基、本质安全和数字赋能,深化专项治理行动,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成功应对2008年以来最强降雨和1963年以来最长高温天气过程,自然灾害防范应对有力有效,多项工作获得应急管理部肯定并被国务院安委办全国推广。
宋平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突出“除险固安”工作导向,迭代升级“1366”应急管理体系,聚焦数字赋能、责任落实、事前预防、救援救灾、应急保障、群防群治,深化全场景数字应急体系、全方位组织指挥体系、全链条风险防范体系、全灾种应急救援体系、全要素支撑保障体系、全社会共建共治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风险闭环管控机制,履行好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职责使命,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提供有力安全保障。
隆冬时节,在重庆市开州区丰乐街道迎仙山150多米高的悬崖峭壁上,由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南江地质队通过实施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发现的一处危岩隐患,正紧张开展工程治理。
“聚焦超大城市地质安全和三峡库区地质安全,扎实做好全市地灾防治技术支撑是我们当下的工作重点。”重庆市地矿局党委书记、局长周波表示,重庆地矿系统以“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根本遵循,将紧扣“稳进增效、改革创新、除险固安、强企富民”工作导向,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深入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固本强基三年行动。
周波表示,2025年,市地矿局将切实加强山地典型地质灾害、三峡库区高陡危岩等成灾机理、致灾模式的基础研究,全面提升地灾防治基础研究能力和水平,同时进一步提高风险数智治理能力,依托市地矿局建立的全国地矿行业首个AI地矿研究院——重庆市AI地矿研究院,加快构建数字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力争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改革标志性成果,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
强企富民 推进共同富裕
“我们每售出一台设备,就会获得相应的财政补贴。”重庆博仕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桂锋欣慰地告诉记者,作为第二批市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公司的脊柱外科手术导航系统产品设备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强经济必须强主体,企业的强大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各区县纷纷表示,将持续把“育主体”放在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位置。
重庆市涪陵区将以服务企业为根本“育主体”,打造“服(涪)到位、零(陵)距离”营商环境“升级版”,主动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大力培育规模以上、专精特新、领军链主、百亿级和上市企业矩阵。
重庆市铜梁区将做好“三个坚持”,坚持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提质增效,高效运营研究院公司、打造产业创新集聚区,支持链主企业组建产业研发联盟,建设高能级研发平台,完善企业主导的科技攻关体系,走深走实研发创新引领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新打法、新路子。
强企富民,不仅在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更在于扩大和稳定就业,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
2024年,南岸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聚集“一生一困”群体就业需求,联动镇街,在城南家园公租房小区、南坪万达广场等地开展“就在山城·就选南岸”招聘求职、夜市招聘等活动,把就业岗位送到困难人员“家门口”。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愿景。”南岸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南岸区人力社保局将聚焦高质量就业目标,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效果,围绕产业发展做好企业人力资源服务保障,通过汇集“公共+市场”就业服务资源,利用“线上+线下”服务手段,提供公益、优质、精准的公共就业服务。2025年,南岸区预计通过开展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以上。
责任编辑:龙宣辰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