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客户端微党课(1783)|深化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
本课对象: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
本课目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快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强担当、更实举措加快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用心用力画好区域协调发展的“同心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持续实施,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布局框架初步形成,区域发展相对差距逐步缩小,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崭新局面。各地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促进区域间融合互动和融通互补,不断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要深化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化区域间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一是加强产业合作,推动产业协同发展。要鼓励跨区域产业协作和转移,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要支持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贸易产业,同时引导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二是推进科技创新合作,促进创新资源共享。要加强跨区域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关键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要支持建设跨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创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要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共同推进生态治理。要加强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工作。要支持建立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要完善区域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提升碳汇计量监测核算能力,推动林业碳汇发展,探索碳汇价值实现机制,进而提升碳交易水平。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更多党课见《党课参考》)
责任编辑:周丹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