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存一颗向善之心
我家三叔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在很多人眼里,他就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儿孙们都知道他年轻时上过朝鲜战场,要他讲一讲出生入死的故事,三叔总是摇摇头说,他不是什么英雄,他就是一个往前线运送补给的运输兵。
三叔说话心平气和,却也有几次雷霆大怒。20世纪90年代,三叔的儿子,也就是我的堂兄,从外地打工归来,他学了一门技术,那就是炼铅,投入少、回报快,所以想自己开一个炼铅厂。三叔闻讯坚决不允,这么严重的污染,祸及的不仅是脚下的土地,更是子孙后代的饭碗。
几年后,三叔家翻修新房,堂兄想占用一点自留地,三叔又不同意,三叔说土地是农民的根,如果家家户户不守规矩,土地会被糟蹋得不成样子,受损的一定是我们的子孙后代。
前一年三叔过世,当地人民武装部和退役军人事务局都有同志赶去追悼,这时儿孙们才知道,平时老实巴交、不苟言笑的三叔,不仅在朝鲜战场受过伤立过功,还在和平年代为训练基干民兵做过出色的工作,而后一辈子甘于平淡,把所有的心血都贡献给了家乡的土地,同时还长期攒钱买来文具、书本送给村小的孩子……儿孙们知道后既惊讶又感动,觉得老人既平凡善良又了不起,为后辈树立了榜样。
品德高洁的背后,其实是人心向善对我们行为的引导,善行善念,会帮助我们时刻纠正生活中的一些小偏差,让人生回到正轨上来。
小时候,母亲会把一只冻僵的麻雀放在炉火边上取暖,待羽翼舒展后再放飞;多年后小侄女在树下拣到从鸟巢中掉落的雏鸟,会学着奶奶那样悉心照料养大后同样放飞。多年前我领着幼子扶送高龄老人到红绿灯频闪的街对面;多年后长成大人的儿子看见街边徘徊的老人也会上前主动施以援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颗颗向善之心,汇聚出无数的向善之举,从一个人,到一群人,最后到一个社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既是一种道德准则,也是一种人心向善的大爱体现。
古人言:“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善良是无价之宝,一生受用不尽;存一颗向善之心,子孙后代也能跟着受益。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胡梦元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