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互动>七一文学> 详细内容

郝安专栏|艰难辉煌的延安时期西北岁月(下)

文章来源:七一客户端 作者:郝安 发布时间:2024-11-29 15:34:16 字体:

 

从延安城往西北8公里,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旧址枣园。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

跨进面东偏南的大门,是一座四方形砖木结构的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周围是三座成“品”字形建筑的小平房。礼堂背后山上山下修建有几十孔土窑洞,那里分布着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和彭德怀的旧居。

往北有一条横穿枣园的小渠,是由当地群众和部队战士,以及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共同修建的,叫“幸福渠”。河渠边有当年为警卫团战士张思德开追悼会的土讲台。1944年9月,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在大生产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毛主席在追悼会上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讲演,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整个枣园方圆几十公里,长满了花草树木,葱葱郁郁;各色建筑、窑洞隐现其间,于淡泊宁静中透出一种飘逸的诗意。1940年至1942年、1944年至1947年,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在这里相继生活和工作了六七个年头,领导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在这里,毛主席写下了《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关于重庆谈判》等重要著作。

在枣园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旧居窑洞里,厚墩墩的穹庐下,几乎都一样地摆放着木制床和宽大的松木桌椅。土墙上挂着发黄的地图,桌上是老式手摇电话和破旧的茶缸、笔砚。在毛主席住的窑洞办公桌上,还放有一根尺许长作压纸用的铁条。这是当年延安人民自己第一次炼出来,特意送给主席的。

一孔旧窑,四壁黄土,这里的一切都是如此的清贫和拮据,已经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就在这里,身居陋室被淳厚的黄土大地紧紧拥抱着的毛主席,眼观六路,思接千里,胸中自有雄兵百万。“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南人北貌、中年得痣的帅者,独步天下,不计一城之得失、一战之成败,运筹帷幄决战千里,纵横捭阖无往不胜,硬是把各大战场的人民解放战争演绎得得心应手,把血与火的华彩乐章指挥得势如行云。

王家坪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出的1200多件历史文物和近700幅历史照片,弥足珍贵地向我们诉说着毛主席、党中央在这里度过的日日夜夜——

从土屋窑洞彻夜不熄的灯光到延安与各大战场之间的文电交驰,从三三制构建的民主共和国预演到轰轰烈烈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从历时四年的延安整风到著名的文艺座谈会,从成千上百万热血青年“到延安去,做延安人”的豪迈到历史盛会七大的胜利召开,从转战陕北的雨夜行军到巨人的挥手之间,张张图片记述着纯真、亲切和惊心动魄,件件文物印证着伟大、朴素和坚韧不拔。

从1947年3月开始,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改为重点进攻。蒋军胡宗南等部25万人,出动几十架飞机,突然向延安发动了袭击。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毛主席化名李得胜,周恩来化名胡必成,任弼时化名史林,率中央机关主动于3月18日撤离延安,开始了艰苦的陕北转战。

转战陕北最紧张的前半年,毛主席和中央机关先后搬迁过12个县、37个村镇。几乎没有一天不是身后背了胡宗南4个或7个甚至十几个旅的追兵。既要对付眼皮子底下的敌人,又要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

在敌大我小、敌强我弱,陕甘宁边区局势处于最严峻、最艰苦、最困难的关键时刻,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创始人之一,熟悉西北和边区情况,经历过血与火严峻考验,在当地具有崇高威望,曾经显示出非凡军事政治工作才能和素质的习仲勋,被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委以西北野战兵团副政委的重任,协同彭德怀肩负起了保卫党中央、保卫毛泽东、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千斤重担。

从此,习仲勋同彭德怀一道,率领装备落后、敌我兵力悬殊的西北野战兵团,与美式装备、兵力十倍于我的国民党军展开了殊死战。其间,彭德怀、习仲勋与中央军委互发电报近百份之多,中央军委、毛主席发给他们的电报,常简称为“彭习军”。

陕北群众基础好,地形险要,回旋余地大。根据中央指示,彭习军指挥西北野战兵团采取“蘑菇”战术与敌周旋,于撤离后45天内,先后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给胡宗南集团三次迎头痛击,三战三捷,歼敌1.4万余人;而后在沙家店战役中全歼胡宗南部整编为第三十六师师部和两个旅。

三战三捷首战青化砭战斗,毛主席致电庆贺,称“此战意义甚大”;接踵而至的羊马河战斗,毛主席高度评价“给胡宗南进犯军以重大打击,奠定了彻底粉碎胡军的基础”;与青化砭、羊马河打伏击战不同,攻打蟠龙是一场激烈的攻坚战。为减少部队伤亡,彭德怀和习仲勋命令部队暂缓强攻,在烽火硝烟中召开颇具特色的“火线诸葛亮会”。彭、习指挥蟠龙作战创造的调动指战员集体智慧、出谋划策、实行军事民主的战法,受到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重视和推广。在《军队内部的民主运动》一文中,毛主席由衷赞扬:此项军事民主,在陕北蟠龙战役和晋察冀石家庄战役中,都实行了,收到了极大效果。

到8月间,蒋介石“三个月解决陕北问题”的企图化为泡影,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被彻底粉碎。彭德怀、习仲勋的名字载入人民军队历史和党的历史史册。

1948年4月21日,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安。

撤离延安时,毛主席从容将五位书记一分为二。他说,我和恩来、弼时在陕北拖住胡宗南,少奇和朱老总可先到河北平山去组织一个工作班子。

转战陕北一年后的宜川一役,歼敌五个旅,击毙29军军长刘戡,把胡宗南部肥的拖瘦、瘦的拖垮,打得他丢盔弃甲。此前的3月23日,毛主席在实现了他“不打败胡宗南决不过黄河”的有言在先,率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部分人员东渡黄河,辗转进驻河北平山县的西柏坡。五位书记又重新会合了。

这期间,中共中央西北局也由绥德县义合镇薛家渠,迁回到原人民解放军总部驻地延安王家坪。习仲勋就住在毛主席住过的窑洞里。

1949年3月,习仲勋在西柏坡出席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随中央机关进驻北平。不久,中央为统一西北党政军的领导,成立了新的中共中央西北局,习仲勋任第三书记,负责西北局日常工作。

当习仲勋再次回到延安时,西北战场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月20日,西安解放。5月底,习仲勋抵达西安,在这里迎来了大西北的解放。

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习仲勋和彭德怀、贺龙一起,或转战西北战场,或开展新式整军运动等军队政治工作,或组织后方支前,战胜了十倍于我的国民党军,为解放大西北、解放全中国作出了卓越贡献。

拂去厚厚的历史烟尘,从延安时期、西北岁月艰难而又辉煌的恢宏画卷里,我们一次又一次深深地领悟到了,在千里绵亘的黄土地,在低矮闭塞的窑洞里,在小米南瓜加步枪的艰难困苦中,毛主席和他领导的共产党人何以能一步步发展壮大,并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打败蒋介石,走向辉煌的真谛,也才更深刻理解和懂得了什么是伟大的延安精神。

当年,毛主席带领红军一踏上陕北的黄土地,就说,到家了;13年后离开的时候,小木船已经离岸很远了,他还不肯坐下,回身久久眺望亲切熟悉的黄土高原,眷恋地说,陕北是个好地方!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延安用五谷杂粮滋养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支持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两年前,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习近平总书记曾满怀深情回顾,我是在延安入的党,是延安养育了我,培养了我,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就像贺敬之那首《回延安》诗里所描绘的:我曾经几回回梦里回延安。这次回来了,总书记站在延安亲切的土地上动情地说,我在延安地区生活劳动了7年,我的父辈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我对这里十分熟悉。当年在陕北插队的时候,每次路过延安,我都要来七大会址、杨家岭、枣园、凤凰山等革命旧址看一看。

艰难辉煌的西北岁月延安时期,随着时间的年轮流逝,将离我们渐行渐远;而作为具有历久弥新稳定性、持久力的一种精神财富和精神支柱,将超越时空具有永不过时的永恒魅力,却离我们越来越近。

 

责任编辑:罗欣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