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解读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从11个方面共38条全面部署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各项工作,为扩大内需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了重要指导。学习领会文件精神,要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大意义
(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
(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主动选择
(三)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的必然要求
(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更高效率促进经济循环的关键支撑
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总体要求、基本目标和重点任务
《纲要》还明确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总体要求、基本目标、重点任务,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搭起了未来中国扩大内需的“四梁八柱”。
(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总体要求
(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三)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点任务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支撑畅通国内经济循环
三、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
总的要求是: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着力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
(一)持续提升传统消费
(二)积极发展服务消费
(三)加快培育新型消费
(四)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
四、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
总的要求是: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努力增加制造业投资,加大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着力提高投资效率,促进投资规模合理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增强投资增长后劲。
(一)加大制造业投资支持力度
(二)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
(三)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
五、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内需潜能
总的要求是:把扩大内需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有序衔接起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充分释放内需潜在势能。
(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二)积极推动农村现代化
(三)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六、提高供给质量、带动需求更好实现
总的要求是:面向需求结构变化和供给革命,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强化科技自立自强,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循环。
(一)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产品
(二)积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三)着力加强标准质量品牌建设
七、健全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促进产需有机衔接
总的要求是:推动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有效提高市场运行和流通效率,促进生产与需求紧密结合。
(一)提升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
●推进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
●推动经营性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
●完善知识、技术、数据要素配置机制
(二)加快建立公平统一市场
●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三)建设现代流通体系
●优化现代商贸体系
●发展现代物流体系
八、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内需发展动力
总的要求是: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加强改革开放举措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完善促进消费、扩大投资的制度安排,为国内市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一)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
●持续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二)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加大对民间投资支持和引导力度
●持续完善投资管理模式
●健全投资项目融资机制
(三)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
●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四)发挥对外开放对内需的促进作用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持续提升利用外资水平
●打造高水平、宽尺度、深层次的开放高地
●稳步推进多双边贸易合作
●扩大重要商品和服务进口
九、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厚植内需发展潜力
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内需发展后劲。
(一)持续优化初次分配格局
●提升就业质量增加劳动者劳动收入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健全各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二)逐步健全再分配机制
●加大财税制度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三)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
●发展慈善事业
●健全志愿服务体系
十、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夯实内需发展基础
总的要求是:把安全发展贯穿扩大内需工作各领域和全过程,着力提升粮食、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等领域供应保障能力,有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应急事件能力,为国内市场平稳发展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一)保障粮食安全
●推进粮食稳产增产
●健全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
●加强种子安全保障
(二)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
(三)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
●推进制造业补链强链
●保障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安全稳定运行
(四)推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增强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推进灾害事故防控能力建设
(原载《党课参考》2023年第3期)
责任编辑:王耀东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