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要闻>七一视角> 详细内容

现场|洪峰来临时,他和同事决定坚守“孤岛”

文章来源:CQDK全媒体 作者:CQDK全媒体记者 陆睿 王耀东 刘桂池 发布时间:2018-07-15 10:06:15 字体:

题花.jpg

 

CQDK全媒体记者 陆睿  王耀东  刘桂池

 

7月14日中午,潼南区桂林街道双坝社区姜家院子。

 

洪峰退去,在装修精美的农舍间,存留下淹到小腿的淤泥。

 

潼南区是今夏重庆遭受长江、嘉陵江、涪江三江洪峰威胁最严重的区县之一。而在潼南遭受洪水侵袭最严重的区域中,桂林街道的双坝社区和小舟村榜上有名。

 

在双坝社区的淤泥里,记者见到了36岁的曹用。

 

见面时,他上身穿了一件沾满泥点子的短袖体恤,下身是一条沾了更多泥点子的黑色短裤。一张脸被晒得黝黑发亮,闪亮的汗滴正从整张脸上冒出来。最吸引记者的是他的眼睛——那双布满血丝的有些突出的眼睛,正放射着越战越勇的光。

 

那眼神,像极了战场上久战不退的老兵。

 

“这位是……村干部?”记者一愣,转头问一起采访的潼南区传媒集团的同行。

 

同行也是一愣,笑道:“这位是桂林街道办事处的曹用曹副主任。”

 

记者尬笑:“曹主任,这三天都没睡觉吧?”

 

曹用憨笑着抬起手,用沾了泥浆的手挠了挠同样沾着泥浆的头发:“还是抽空眯了两个小时。”

 

自7月11日潼南区启动防控应急机制以来,曹用和桂林街道的同事们,就一直坚守在抵抗洪魔的阵地上……

 

照片一。.jpg

曹用和他的“阵地”之一——桂林街道地势最低洼的姜家院子。

 

照片二。.jpg

作为洪水易发地区,潼南区已经形成了完备的防汛应急机制。按照防洪应急预案,桂林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班子成员都划定了“阵地”——防洪责任区。

 

照片三。.jpg

手指防洪作战图,曹用说:“我负责双坝村10-14组——这是全村地势最低洼的两个居民小组。”

 

照片四。.jpg

7月14日,几乎人去楼空的桂林街道党政办公楼。防洪应急响应启动后,除极少数值班人员外,领导班子和全体机关干部一直坚守在抗洪一线。

 

照片五。.jpg

7月14日,横亘姜家院子的涪江。洪峰过后,江岸滩涂和附近的农田被覆盖上了厚达一米的淤泥。两天前的凌晨,一阵冷风忽然拂过江面,江水随即开始暴涨。当时,姜家院子的大部分村民已经疏散。曹用正在指挥应急小组搜寻极少数不愿离家的群众。

 

照片六。.jpg

洪峰过境两天之后,曹用凝视着平静的涪江,表情浓重而严肃。7月12日凌晨,不断暴涨的洪水迅速吞没了江岸滩涂和沿江的大片农田,随即灌进了姜家院子的居民点,并将居民点通往外界的道路阻断,使之成为一座“孤岛”。面对不断上涨的水势,曹用和干部们担心居民点里还有舍不得离开的村民,于是毅然决定:坚守原地,继续搜救!

 

 

照片七。.jpg

洪峰过后,曹用在村里逐户查看群众清淤情况。两天前,在不断上涨的洪水中,他和同事们也是这样淌着水、挨家挨户地寻找没有撤离的群众。

 

照片八。.jpg

忆及洪峰来临时的情景,曹用有些激动地比划着双手:“当时水位一节节朝上涨,我们就一步步朝高处退。一边退,还得一边查看可能还有人的房子——碰到一些亮着灯却锁了门的房子,我们就踩着同事的肩膀,爬进屋子里查看……”

 

照片九。.jpg

7月14日,曹用脚踩厚厚的淤泥,继续巡视清淤情况。50余个小时前,当洪水上涨到最高水位,在将全部群众安全转移之后,他和同事们已经被逼上了房顶,再也退无可退。再次确认全体群众已经安全转移之后,他呼叫来了冲锋舟,和同事们一起撤到了位于大岩洞的避险点。

 

照片十。.jpg

7月14日,曹用在清淤现场忙碌。7月13日,洪峰退去。由兄弟街道和镇机关干部、附近的村和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以及社会热心人士组成的近二十支抗洪队伍云集双坝社区。消防车和推土机、挖掘机等重型装备也随即进场清淤——这让始终坚守“阵地”的曹用信心大增。

 

照片十一。.jpg

“明天,清淤基本上就能完成——接下来,就是帮助乡亲们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7月14日,在绕着整个居民点巡视了一圈之后,曹用这样说道。言罢,他踩着淤泥朝前走去。

责任编辑:熊冬梅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