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48小时转移一座城!“生死大转移”是如何成功的?
CQDK全媒体记者 陆睿 王耀东 刘桂池
洪峰滚滚来袭之际,一座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的城镇,竟然在48小时内完成了生死大转移!
这不是好莱坞大片,而是在合川区太和镇真实上演的“生死大转移”。
作为今夏重庆受长江、嘉陵江、涪江三江洪水威胁最严重的乡镇之一,太和镇在7月11日接到涪江洪水警报后,是如何在48小时内完成“零伤亡”大转移的?
7月13日,CQDK全媒体记者奔赴洪峰过境后的太和镇寻找答案——
☆精准的水情预测,是“生死大转移”启动的前提
早在7月11日,合川区委、区政府就根据水文预测召开了电视会议,精准预测了洪峰抵达时间和水位等重要数据。据此,太和镇立即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迅速对全镇受洪水威胁的村和社区群众进行撤离。“生死大转移”由此启动!
7月12日,洪峰将至,涪江水势猛涨,迅速倒灌进太和场镇。按照抗洪应急预案,当地党员、干部立即行动起来,对场镇居民进行紧急转移。谭祯栎 图
7月12日,机关干部、村社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帮助居民将财物转移到安全地带。谭祯栎 图
7月12日,在迅速上涨的洪水中,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一起对场镇基础设施进行转移或加固。骆梅 图
视频一:洪峰过后的太和场镇一角。
☆强大迅速的支援保障,是保证“生死大转移”成功和对洪水进行有效“反击”的强力后盾
7月12日及13日,涪江洪峰过境前后,合川区相关部门及太和镇党委、政府投入了强大的保障力度,为当地群众撤离及后续清淤、排险、保畅和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等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
7月13日下午,洪峰过后12小时,由挖掘机和消防车组成的“装甲部队”即进入场镇开展清淤作业。
7月13日,大批消防救援、环卫清洁、电力维修等增援力量云集太和镇,和“装甲部队”协同作战。
7月13日下午,由社区无职党员和热心群众组成的“红背心”志愿服务队进入居民区清淤——这已经是他们一天内第三次进场。
视频二:“装甲部队”的参战极大提升了清淤效能。
☆高效有力的组织动员机制,是“生死大转移”及后续抗洪战斗的致胜关键
无论是48小时内转移7000余群众的大撤离,还是截至记者发稿时仍在进行的清淤保畅大反攻,当地党委、政府及各级党组织都展现出了强大的组织力,既有效动员了广大干部、党员带动群众抗洪抢险,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洪水损失、保证了抗洪战斗的胜利!
视频三: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在抗洪一线奋战。
7月13日,太和镇党委组织委员郭鹏飞(左一)正带领“安全保障组”维持清淤现场秩序。在整个抗洪战斗过程中,太和镇机关干部、村社干部、无职党员、热心群众被广泛发动和组织起来,划分为多个战术小组,划定职责、各司其职,形成了一个相互配合、协同作战的有机整体。
7月13日下午,太和镇党委组织干事蔚江海在清淤现场值守。和其他同事一样,他已经三天三夜没合眼了。
太和镇丝绸园社区无职党员周也钦(右)和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一起帮助受灾群众清淤。
丝绸园社区党支部书记曹霞(右)和志愿者一起劳动。
责任编辑:全丽
声明:凡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七一网的作品,均系CQDK原创出品,欢迎转载并请注明来源七一客户端;转载作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