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
日期:2024-10-14
-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着眼全局和战略,对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作出重大部署。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努力…
日期:2024-10-14
- 2024年5月24日举行的重庆市委六届五次全会强调,要深刻把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新目标体系,重点打造“六个区”。重点打造“六个区”,其中之一是“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同时,全会提出“在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上走在前列、引领示范”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全市上下必须在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立足市情,发挥直辖市扁平化管理优势,深入探索实践路径,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
日期:2024-10-14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强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这一系列新举措新要求,为进一步破解科技领域改革难题、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指明了前进方向,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
日期:2024-09-29
-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强调,要“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育人智慧、秉持…
日期:2024-09-29
- 2024年5月24日,重庆市委六届五次全会举行。全会提出,重庆要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努力以改革攻坚主动赢得高质量发展先机,在以改革攻坚激发发展活力内生动力上作出新示范。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高举改革旗帜,保持改革定力,坚持数字重庆建设和重点领域改革“双轮…
日期:2024-09-29
- 一1984年,我看了电影《太空先锋》,有两个地方深深打动了我。首先是约翰·葛伦搭乘航天飞机,由窗户往外看到的地球,实在美极了。其次是几名宇航员之间的情谊。我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这样的组织中的一分子。还在麻省理工学院读书时,我就向美国太空总署提出了申请,表示想成为宇航员,对方回函婉拒了我。我等了两年再次递交申请,依旧被婉拒。第三次申请时,我获得了面谈的机会,但他们再次拒绝了我。…
日期:2024-09-29
- 一暑假的时候,我闲在家里无所事事。母亲工作的公司临时招人,工资日结,母亲说带我去赚点零花钱。母亲是做保洁的,我想保洁就是打扫卫生,应该没什么技术含量,于是点头说好。那晚我一直沉浸在兴奋中,一想到即将通过自己的双手赚钱,就激动得睡不着。等我感觉到困的时候,已经是半夜12点。第二天早上睡得正香,母亲站在床边叫我,我困得眼睛都不想睁开,一问时间,才5点。40分钟后,母亲带我到了一个景区…
日期:2024-09-29
- 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新职业如井喷般爆发,体现了技术的新发展、未来商业的新趋势和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养虫子给猫吃”,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收到同事传来的信息:陈福瑞便便正常了,霓仔很高兴。陈福瑞是一只经常便秘的橘猫,如厕困难是长期困扰它的“猫生之痛”。它能正常排便后,猫主人激动之余,洋洋洒洒写了一篇猫粮食用反馈,这篇反馈成为霓仔和同事进一步优化产品的数据基础之…
日期:2024-09-29
- 一有许多的人,在许多的时刻,心中都会或明或暗地浮现出拒绝长大的念头。我的小说《四十一炮》,主人公罗小通,他的身体已经成年,但他的精神还停留在少年。拒绝长大的心理动机——源于对成人世界的恐惧,源于对衰老的恐惧,源于对死亡的恐惧,源于对时间流逝的恐惧。罗小通试图用喋喋不休的诉说来挽留逝去的少年时光。而我企图用写作挽住时间的车轮。仿佛一个溺水的人,死死地抓住一根稻草,想借此阻止身体…
日期:2024-09-29
- 拥有预警机是中国几代人的期盼和梦想!20世纪90年代初,预警机研究在我国还是一项空白。要捍卫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以及47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疆域,研制预警机成为我国国防建设的当务之急。“我们不但要研制出预警机,还要研制出世界领先的预警机!”一位雷达科研工作者誓言铿锵。他就是王小谟,中国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今天,一架架性能卓越的国产预警机正盘旋、凝望、守…
日期:2024-09-29
-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7岁入伍投身革命,如今已经93岁的黄宗德每次唱起这首歌时都格外动情。即便是干休所里的人,也很少有人知道这位老人的传奇经历和赫赫战功:40年军旅生涯,他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四等功4次,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3次,嘉奖11次,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反击作战,潜伏坑道一个月1952年9月,在24军74师220团服役的黄宗德…
日期:2024-09-29
- 璀璨灯光下,如簇鲜花中,他接过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成为中国第十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李振声一辈子都在为中国老百姓的“吃粮”问题奔忙,先后提出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等大型农业攻关项目,使我国粮食大幅增产,为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科技脊梁”的作用。为了让老百姓不挨饿李振声1931年出生在山东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小时…
日期:2024-09-29
- 2021年9月9日上午11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病区的一间大办公室内,一屋子的医学专家在等待一个人。不一会儿,时年97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走了进来,虽然拄着拐杖,但老先生精神矍铄,开心地对病理科主任王朝夫教授说:“王医生,病人我刚看过了,情况没想象中糟糕,你今晚可以睡着觉了!”面对棘手病例,找到了方向,这就是作为医生非常单纯的一份快乐,一屋子的专家瞬间被王振义院士…
日期:2024-09-29
- 2024年7月,辽宁省纪委监委通报6起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典型案例。其中披露,辽阳市辽阳县首山镇孔姓台社区原党支部书记曹军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集体资金8730万元,侵占集体资金8280万元。约37万人口的辽阳县,去年财政收入还不足10亿元(9.98亿元)。曹军却挪用和侵占集体资金合计超过1.7亿元。该案被揭露后,引起广泛关注。通报中的“孔姓台社区”实为“孔姓社区”。该社区原为孔姓台村,2003…
日期:2024-09-23
- 又有一名殡仪馆工作人员被查。8月2日,安徽省淮南市纪检监察网援引潘集区纪委监委消息,淮南市潘集区殡仪馆工作人员张多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潘集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据统计,从年初至今,至少有12名殡仪馆馆长、副馆长或原馆长被查。殡葬问题并非简单的“生死”之事,而是牵涉到社会公平正义、民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议题,更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尺。8个花篮收费13800元7月9日,…
日期:2024-09-23
- 看见什么,与每个人身处的时代、所在的岗位、思维的深度等息息相关。不同的人,必然有不同的“视界”。对叶诺男来说,她的“视界”格外丰富多彩——作为空军首批具有工学学士和军事学学士的歼击机女飞行员,叶诺男一次次驾机搏击长空,目睹过万里晴空的高天流云,瞄准过碧波万顷中的攻击目标……作为空军首批选调到院校担任专职教官的优秀军官,叶诺男看见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推进,也看见了部队扎实开…
日期:2024-09-23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这面国旗升起的背后,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普通群众设计出的五星红旗1949年7月,一则题为《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为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辞谱启事》的消息相继刊登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各大报纸上,其中明确提出了国旗应体现中国特征、政权特征和形式、色彩等设计要求…
日期:2024-09-23
- 1949年10月1日14时30分,北京天安门广场。华北军区军乐队队长罗浪,提前半个小时就率领军乐团站到了天安门城楼的正前方。作为整个乐团的总指挥,他屏息凝神,微微昂首,盯着天安门城楼。在罗浪身后,两位分指挥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再向后,200名军乐队队员盯着分指挥,紧张而急切地等待着那个庄严时刻的到来。15时整,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日期:2024-09-23
- 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一个初夏夜,右眼已经失明的曾国藩拖着病躯,给两个儿子写下1400多封家书中的又一封信。在信中,这位长期在外为官的父亲付以毕生阅历,希望子孙能够做到“不忮(嫉妒)不求”。不假外物、反求诸己的家风一脉相承,助力曾氏家族绵延十代、无一败家,有成就者多达200余人。“治国之道,实由家治也。”有着3000年历史的家训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一些颇负…
日期:2024-09-23